柳建伟
前几天,是人民军队的98岁生日。作为穿了44年军装的退伍老兵,过去的10年里,我作为故事片的编剧、纪录片的总撰稿,参与了长征题材故事影片《血战湘江》《孤军》《浴血困牛山》和9集纪录片《从胜利走向胜利》的创作摄制工作,尽到了一个在职军队文艺工作者的职责。如今,还是按捺不住内心的激动,再次提起了笔,想为这支伟大的军队写几句话。
“四铁”部队和“四有”军人已经提出约10个年头了,“铁一般信仰、铁一般信念、铁一般纪律、铁一般担当”“有灵魂、有本事、有血性、有品德”,已成为人民军队独一无二的基因谱系和精神旗帜。这是如何锻造出来的?我细读了一下中国工农红军长征史,大约可以从中找到答案。那就写点对长征途中几件事的再认识吧。
第一件事,就是中央红军长征途中进行的湘江战役。这场战役,有人认为是一场败仗,因为经历这场战役后,中央红军的总兵力从长征出发时的8.6万余人,锐减到3万来人。其实,这场战役是中央红军付出巨大代价换来战斗经验的关键一战。理由如下:第一,经此战役,中央红军实现了渡过湘江,突破敌人几十万大军构建的第四道封锁线的战略意图;第二,因在战役发起前后,中央和中央红军与共产国际失去了联系,促成了中国共产党独立自主思考中国事情意识的觉醒;第三,经此战役,党和红军意识到了寻找正确核心引领自己前行的极端重要性;第四,经过惨烈的五天五夜的战斗,锻造出了“四铁”部队和“四有”军人人民军队的雏形;第五,因为湘江战役中央红军牺牲巨大,引起了高层对现行军事路线的反省反思,才有了召开的一系列重要会议,最后为遵义会议的召开,实现伟大的转折,提供了坚实的实践基础。
展开剩余76%回想起当年为写《血战湘江》,我在战役发生地的多次采访、踏访,至今仍有很多的感动。14亿多中国人民,正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,朝着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前进,在这个伟大进程中,特别需要发扬湘江战役锻造出来的“四铁”精神。
第二件事,就是中央红军一渡赤水后,主力部队为迅速摆脱敌人三十几万大军的围追堵截,组建川南游击纵队,掩护主力红军作战的事。遵义会议后,中央红军约3万人,仍然处在敌人10余倍兵力的几重包围之中。为了迷惑敌人,非常需要有一支部队佯动,配合主力作战。为达此目的,中革军委决定:从整编后的中央红军各部队,抽调一部分人,留在川南贵北和云南东北,担任偏师的任务。一纸命令下达,近30名中央红军师团级军官,近100名中央红军营连级干部和一个整编连,立马转隶成为川南游击纵队的一员。中革军委赋予川南游击纵队的任务有三项,一是配合中央红军主力作战,二是安置各主力部队的400余名重伤员,三是相机建立根据地。作为主力的偏师,其职责是保护主力,为达此目的,随时可以付出牺牲。纵队健全的人只有200多人,在人生地不熟的川南地区,一人负责一个半重伤员的安置,也是一项很难完成的任务。这200多名被选中的红军官兵,全部服从命令,组成了一支孤军。
川南游击纵队这支孤军,自组建之日起,一直在川滇黔之间行动。中央红军主力准备向南运动,他们必须提前冒充主力,向北运动。这200多人,稍有不慎,就会被敌人一口吞掉。中央红军主力三渡赤水后没两天,川南游击纵队的电台就被炸毁了。这支孤军从此只能自主决定自己的行动。此后的近两年里,这支孤军一直忠诚自己的信仰,不折不扣地执行中革军委的命令,几落几起,一直在川南等地区坚持。
在接近两年的时间里,川南游击纵队与敌人作战近千次,歼敌数千,一度占领了几座县城,也曾尝试建立根据地,但最终因四周敌人太过强大,未能如愿。我在创作《孤军》的剧本时,数次到川南游击纵队活动的区域采访凭吊,仅纵队司令员的墓地,我就拜谒了5座,其中一位司令员有两座墓地。这两年间,当时留在川南的200多名红军官兵,活到第二次国共合作时的,仅有5人!在长征途中,一支独立的作战部队,起到的作用之大、牺牲之巨,恐怕只有湘江战役负责断后的红五军团第三十四师,才能和川南游击纵队相比较。
在人民军队98岁生日这一天,回想起川南游击纵队这支孤军的英勇悲壮史,我的内心深受触动。这支孤军当年展现出的伟大牺牲精神,不折不扣坚决执行上级命令的认真精神,同样是今天这支人民军队能够克服一切困难,从胜利走向新的胜利的制胜法宝。
第三件事,我想讲讲红六军团第十八师第五十二团的100多名官兵,为了不误伤百姓,为了不当俘虏,在贵州铜仁石阡困牛山上,吹着冲锋号,集体跳崖的悲壮故事。
红六军团,作为中央红军主力进行战略转移的探路先遣部队,在1934年8月7日踏上了西征的漫漫征程。在国民党湘军和桂军的围追堵截下,红六军团主力剩余的6000多人,于10月初进入贵州石阡县境内。行军作战不到两个月,红六军团已减员1/3。因为当时中革军委仍在极左路线的影响之下,红六军团并没有多少行动的自主权,错失了稍纵即逝的战机。红六军团的6000多人,在石阡县南部的甘溪地区,被湘军和桂军10多万人分割成了三段。经近一周的苦战,红六军团行军到石阡西北一个叫朱家坝的地方,只剩下不到4000兵力了。这个时候,湘军6个团的兵力,已在朱家坝以北布好了封锁线,西边黔军的5个团,已有3个渡过了乌江。这个时候,如果南面桂军的4个团向北急进,红六军团将面临全军覆没的危险。10月15日,中央代表任弼时和军团首长,在朱家坝召开会议,决定来个“将在外君命有所不受”,趁桂军还没北移,调头南下,争取能跳出敌人的包围圈。
为掩护军团主力向南突围的战略意图,红十八师担负起了阻击北面湘军,把敌人引向西面的佯攻任务。红十八师五十二团,在1934年10月16日这天,且战且退,把湘军主力和黔军的一个多保安团,引向了石阡县的困牛山。此时的五十二团,扮演军团主力的任务已经完成,一个团只剩下100多人。
贵州是个多山的省份,我在贵州石阡,就没看见过哪怕几十亩地大小的平地。按理说,山连着山,这100多名红军官兵,应该能翻过困牛山,跳出敌人的包围。我到困牛山上一看,一条名叫黑滩河的河,恰好围着困牛山,拐了一个直角。这样,退到困牛山山头的红军官兵,再往西往南,就没有任何可能了。黑滩河把困牛山切割出了两面几十米高的悬崖。当时,黔军的赏格是:活捉一个红军,赏大洋十块,打死一个红军,只赏一块大洋。于是,知道困牛山地形的黔军,就想活捉这100多名红军。他们抓来了100多名给红六军团提供过帮助的老百姓,排成几排,用枪在后面顶着,开始朝山顶逼近……红军开枪吧,肯定会误伤百姓,不开枪吧,很快会被俘虏。于是,这100多名红军决定集体跳崖。
因为种种原因,贵州石阡困牛山红军100多名官兵集体跳崖的壮举,在很长时间里,没有多少人知道,最近几年才逐步为人所知。我很幸运,担任了第一部再现此壮举的故事影片《浴血困牛山》的编剧。在人民军队98岁生日之际,我把困牛山上91年前发生的人民军队爱人民、为人民的悲壮故事讲述出来,目的只有一个,让中国人像记住狼牙山五壮士一样,记住困牛山的100多名勇士。
再有不到一个月,天安门广场将举行盛大的阅兵式。届时,全世界的人民都会通过各种媒介,看到中国人民解放军这支人民的军队列队通过天安门城楼的英姿,感受到这支人民军队不可战胜的力量。作为一名退伍老兵,我期待着这伟大的一刻。
《 人民日报 》( 2025年08月06日 20 版)
发布于:北京市美港通证券-十大股票配资网址-证监会允许的配资公司-免费炒股配资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